孩子,你要听话,要懂事;
孩子,你要很乖,爸爸妈妈和老师才会喜欢你;
孩子,你要懂事,其他小朋友才会跟你玩...
这些话相信很多家长和孩子都非常熟悉。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“乖巧”、“懂事”,甚至以此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。
为了让孩子变得懂事,父母一味地严厉管束、限制孩子,试图让孩子变成自己心目中的“乖孩子”。
殊不知,父母最大的失败,就是教出了一个“特别懂事”的孩子。
“乖孩子”背后
是被压抑的真实需求
《少年说》节目中,高一女孩杨栩楠,站在天台上,对着底下所有同学和家长,表达了想对两个月大的弟弟说的话。
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单纯快乐的孩子,可以不那么懂事,不那么乖。
我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,因为懂事,所以在校期间,怕爸爸妈妈担心,很少主动打电话给他们;
因为懂事,所以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,因为怕他们对我失望,把自己的小情绪小任性都藏了起来。
所以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单纯快乐的孩子,勇于索取,能被拒绝。
讲到动情处,女孩流下了眼泪。这个16岁的孩子,用这样的方式道出了懂事孩子背后的心酸。
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,而委屈自己,这是大多数“乖孩子”的成长模式。
一网友说:“小时候跟着奶奶去商店,心里明明非常想要买一个玩具,却不敢说出来,甚至还主动说自己一点都不想要玩具,这样奶奶就会夸自己‘乖’了。”
“乖孩子”的评价和要求,变成了一种束缚,这种束缚让他习惯了以满足他人的期待和需求为重,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和需求。
然而,被忽略和压抑的内心真实感受和需求并不会消失,它们只是被深埋在了意识的最深处,总有一天会“卷土重来”,产生难以预估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