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季节,天气变化大,温差明显,孩子的抵抗力差,容易生病,父母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,增强孩子抵抗力,日常养护更要多注意。
ag视讯
在初秋时节,暑热未消,气温较高,可以不必过早给孩子添加衣服;到了中秋,气温开始下降,这时穿衣就要有所控制,适当地让机体“冻一冻”,以免穿衣过多出汗,伤阴耗气,影响宝宝健康;而到了晚秋,秋冬交接时,则要防寒保暖。
0~1岁宝宝
不要太“冻”,但是可以慢慢增加衣服,避开早晚过凉的时间段适当接触冷空气。
①、避免穿太多
宝妈总担心宝宝会冷,尤其是很小的宝宝,越觉得他们柔弱,所以天气稍有变化时,就给宝宝早早地添加了衣服,这样宝宝的身体一点也得不到来自冷空气的锻炼,会使宝宝的防寒能力降低,不利于机体的调节,到了更冷的冬季,更不能抵御严寒和病菌了。而且,小宝宝穿得太多,即使身体出汗了,也有可能因为不会表达而不会被及时发现,反倒更容易导致出汗后受凉引发感冒。
②、帮宝宝做做被动体操
不要觉得小宝宝不会走路就不会运动,担心他们会冷。其实可以帮宝宝做做被动体操也能起到锻炼的目的,而且小宝宝自己在婴儿车里伸伸胳膊、踢踢腿也是在运动哦。
1岁以上健康的宝宝
可以适当“秋冻”,少加衣、慢加衣,让宝宝循序渐进地适应冷空气,多多进行户外锻炼。
①、适度慢加衣服
一般情况下,温度在15~20℃ 时,可以适当少穿一点点衣服,让宝宝有机会暴露在冷一点的环境中。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,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,可以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。但是不要盲目地冻,也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物。如果宝宝鼻尖和手脚都发凉,则说明宝宝穿得可能有点少了。